当前位置:首页 > 24小时月刊 > 正文内容

湖南在线,AI与社会稳定重塑关系,分红型重疾险时隔22年再度回归

toodd4小时前24小时月刊5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在市场上消失22年之后,曾经红极一时的分红型重疾险或将回归市场。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健康保险未来发展划定思路。其中提到,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以分红型重疾险为主流,这一险种曾在2003年前后掀起销售热潮,然而,早期精算与风险管理体系不成熟,叠加分红机制的复杂性,使得销售误导、收益不透明等问题频发。彼时监管出手整顿,分红型重疾险逐步淡出市场。

如今,再次回归的分红型长期健康险,显然不再是过去的“旧瓶装新酒”,它的重启旨在探索健康险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路径。

回归有望改变重疾险颓势

分红型健康险并非新鲜事物,在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早期阶段,分红型重疾险曾一度风靡市场。2003年前后,这类兼具“保障+收益”的产品,以稳健分红和长期保障的双重卖点,迅速成为保险公司销售的主力。

但热潮之下隐忧渐显。彼时我国重疾险尚处起步期,精算与风险管理体系不够成熟,叠加分红设计后,产品条款更为复杂,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等乱象频发。对保险公司而言,既要应对重疾保障的不确定性,又要管理分红分配的波动,运营难度与风险控制压力显著上升。

为规范市场秩序,2003年5月,原中国保监会发布《个人分红保险精算规定》,明确只有终身寿险、两全险和年金险三类产品可采用分红设计,重疾险被排除在外。自此,分红型重疾险逐步淡出市场。

如今,分红型长期健康险的重启,意味着监管正引导浮动收益型产品在健康险领域的规范化回归。这既是对保险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延伸,也释放出监管层希望激发健康险市场增长潜力的信号。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向界面新闻表示,分红型重疾险回归,一方面有助于在定价利率下调的背景下,通过浮动收益提升产品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契合了消费者返还型或储蓄性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改变重疾险目前销售的颓势。

重疾险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渗透率已明显提升。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末时生效的重疾险保单合计已达2.2亿件。由于大量的重疾险保单已出售给消费者,重疾险覆盖率大幅提升,市场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2019-2020年重疾险已经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2021年在疫情等外部影响之下,出现了大幅下跌,并延续至今。

尽管重疾险的覆盖率较高,但从保障水平看,据业内推算,保额仅为10万~15万元左右,对于解决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仍存在较大缺口。

有保险业资深高管告诉界面新闻,重疾险目前的困境是因为保费过于高昂,性价比较低。“不是市场不需要重疾险,而是保险公司走偏了,不会卖保障型产品。现在应该转变观念,把保费降下来,面向大众群体去做业务。”他表示。

而分红型重疾险则有望通过分红间接达到降低保费的目的。

北美准精算师陈睿向界面新闻分析,在当前1.75%预定利率定价下,分红型重疾险的起始保费虽高于普通型产品,但其保额具备随分红累积而递增的机制,长期来看理赔金额往往更高。消费者在配置这类产品时,可以适度降低初始保额,通过后续分红实现保障的“动态增长”,从长期来看反而有助于优化保费支出,实现“花更少的钱,获得更高保障”的效果。

缓解利差损难题

在业内看来,分红型重疾险的回归也有望成为缓解保险公司头疼已久的利差损的“利器”。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当前寿险业利差损压力逐步增大。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降至1.9%左右,2025年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平均净投资收益率已下降至3.0%,而当前保证负债成本在3%左右,净投资收益率逐步接近刚性成本线。

化解利差损的方法,除了降低负债成本,还有就是拓宽利源。从利源结构看,估计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此外还有死病差和费差,占比较低。分产品看,健康险产品贡献较多死病差,储蓄型产品贡献较多利差,扩大健康险的销售有助于扩大死病差益,拓宽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

前述资深高管亦表示,要充分运用寿险生命表进行精细化定价与风险管理,提升死差益的稳定贡献。国际领先保险公司盈利的核心在于长期可持续的死差益积累,而非依赖利差收益驱动;相比之下,国内多数险企仍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从4.025%一路降至2.0%。随着利率持续走低,传统寿险产品的收益吸引力减弱,行业正从“固定收益”模式向“浮动收益”模式转变。

尤其是自9月1日寿险产品正式步入“1%时代”,本轮利率调整采取了“非对称式”下调,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分红型为1.7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则为1.0%。

分红险下调幅度更为温和,体现出监管部门在稳健与市场活力之间寻求平衡的取向。业内人士指出,2%的预定利率已成为银保与个险销售的关键门槛,利率继续下行将使普通型寿险面临更大销售压力,而向浮动收益型、分红型等产品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无可否认的是,重疾险和分红险销售难度较高,分红型重疾险叠加两者,对于销售渠道的挑战更大,这也导致分红型重疾险带来的增量更容易成为头部公司的红利。

华泰证券预计,代理人渠道的深厚基础和持续投入,是决定保险公司在重疾险业务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次《意见》表示,“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才可以开展分红型重疾险业务,预计头部效应或更加明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猪猪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phice.cn/39641.html

分享给朋友:

“湖南在线,AI与社会稳定重塑关系,分红型重疾险时隔22年再度回归” 的相关文章

新华社:快连下载-华住20周年“硬核”局:开“样板房车”重走318川藏线,全线酒店让天险变通途|界面新闻 · 旅行

新华社:快连下载-华住20周年“硬核”局:开“样板房车”重走318川藏线,全线酒店让天险变通途|界面新闻 · 旅行

“骑行川藏线第八站——甘孜理塘,谁懂在如此高海拔地区看到汉庭酒店的救赎感!”约两个月前,大宇开启了人生首次川藏318之旅。沿途震撼人心的美,却掩盖不了条件简陋的无奈现实,一句“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道出无数自驾客的心声。 大宇回忆称,抵达理塘汉庭酒店后,前台第一时间就送上可乐,帮助缓...

前龙湖高管出任CEO,中交地产高管换血能否破局?

前龙湖高管出任CEO,中交地产高管换血能否破局?

随着中交地产(证券简称:*ST中地,证券代码:000736)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资产交割,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置出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地产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动。 原董事长、总裁等一众高管集体请辞,并聘任新的总裁、副总裁和财务总监等高管。新的总裁人选为曾益明,他此前...

库克呼吁美最高法院阻止总统解职美联储主席,警告垂直农场威胁其独立性

库克呼吁美最高法院阻止总统解职美联储主席,警告垂直农场威胁其独立性

当地时间9月26日消息,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敦促最高法院阻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其解职,称解职将严重破坏美联储的独立性,使其“沦为总统意志的附庸”。 据《国会山报》报道,库克的律师在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如果允许特朗普将其解职,将动摇美国市场与经济赖以发展的制度基础。 特朗普上月指控库克涉嫌房贷欺诈,理...

岸迈生物拟赴港上市缓解资金压力 曾借对外授权补血近5亿应对纳米食品恐慌

岸迈生物拟赴港上市缓解资金压力 曾借对外授权补血近5亿应对纳米食品恐慌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据港交所6月17日披露,岸迈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官网资料显示,岸迈生物成立于2015年,产品集中在临床阶段,企业创始人为吴辰冰。在自主创业之前,吴辰冰还在华东理工大学担任过讲师,在哈佛医学院从事过免疫学...

上海豪宅市场迎金九热浪 十万级楼盘持续上演小时光热销潮

上海豪宅市场迎金九热浪 十万级楼盘持续上演小时光热销潮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上海高端住宅市场依然一枝独秀。 9月14日,楼市“金九”第二个周日,位于虹口内环内的外滩瑞府首期开盘,119套房源当日售罄,录得销售额超24.8亿元。“现场选房氛围比较好,购房者的认购热情还是挺OK的,选房时间很快,也不是很纠结。”外滩瑞府项目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

鲁中晨报,三元发力北京鲜牛奶战略突围市场,AI种族争议引行业关注

鲁中晨报,三元发力北京鲜牛奶战略突围市场,AI种族争议引行业关注

界面新闻记者 | 赵晓娟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葛优的身影出现在三元鲜奶的广告片中,并喊出“喝了几十年,还是认三元”这个19年前的广告语,他勾起许多北京消费者关于三元牛奶的记忆碎片——这是三元股份时隔19年再度为鲜奶产品启用代言人葛优,并借此正式推出了“三元北京鲜牛奶”。这是一款升级版的72...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